找到相关内容1735篇,用时3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“中观论”三字的意义

    《中观论》简称《中论》,是三论宗立宗的三部论之一,为龙树的代表著作。也是佛教众论典中的一部重要论著。是阐述“般若”思想的代表著作之一。主要叙述佛教的性空思想,阐明一切法自性本空,诸法实相不可得的理论...一切诸法的真实相,不观有无颠倒的实相慧。“观”又是观行、思量义,即观诸法实相,以观心而行于正法。“论”是言论、文字,了别之义,即说明诸法实相,中道义的经论等语言文字。故“中观论”者是龙树菩萨解释佛经而...

    理 净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122956005.html
  • 禅语今释,顿悟成佛

    要用观察染净一切诸法皆无实体、我我所性了不可得的方法,来加以除遣了。只不过这种观察诸法实相、除遣杂念妄念的方法,一定是要在止恶修善、广度所有众生的现实生活中来完成的,妄念遣尽,法性觉悟圆满,...一定的标准,即“诸行无常、诸法无我、涅槃寂静”的三法印以及“大乘一实相印”来受学通达如来一代圣教。与法印相符合的教法,是为佛法,反之则非是佛法。3、在当下的每一见闻觉知上,实践圣教,不取不舍。学佛最难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325860390.html
  • 般若波罗蜜初探-以《大智度论》为主(1)

    译为“到彼岸”、“圆满”、“究竟”。整句词义组合便有:1、到彼岸(涅槃)的智慧;2、最圆满,最究竟的智慧(佛智)。  剖析《大智度论》对般若波罗蜜之解说方式有二种:一、“果中说”之实相般若:诸法实相即是般若波罗蜜,如《大智度论》卷65言:  有佛无佛诸法性常住,世间诸法性者即是诸法实相诸法实相者即是般若波罗蜜。[6]  诸法实相乃是常遍的轨律,“非佛作亦非余人作”,有本然性、安定性、普遍性、永恒...

    释安慧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30846995.html
  • 修学三种般若

    知诸法实相慧,是名般若”。诸法实相,其性本空,实无有相,知这无相,便是大乘平等的空慧。菩萨知这空慧,加以观照,而发大慈悲心,起大方便用,自行化他,就是观照般若。所以这观照般若是悲智和融的般若,既非凡夫...字宙的真实智慧,呼之为佛;迷此不知,谓之凡夫。大智度论说:“般若者,即一切诸法实相,不可破,不可坏。”这就是说的实相般若,因这般若是契证诸法实相的本体,这本体的理性,常住不灭,法尔本然,牢不可破。般若...

    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 中国佛学院

    |般若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5/08/181611221.html
  • 圣严法师答:佛教徒都愿往生极乐世界吗

    ,得见观音势至二大菩萨为之说法,开示诸法实相即缘生性空的道理(观无量寿经)。一旦悟透了诸法实相,实证了诸法实相──诸法缘生,体性本空,便可破除一切的善恶观念,一切的善业恶业也就一时抖落。那就叫做业障...

    圣严法师

    佛教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10123511565.html
  • 素食长养慈悲

    在那里终日奔忙,起惑、造业、受苦,菩萨为其生起慈悲心,缘于法空之理,随顺众生,与乐拔苦,就叫法缘慈悲。第三种‘无缘慈悲’,这种慈悲,惟独诸佛才有,佛已究竟证得诸法实相,生相无明都断了,故心无所缘。但是众生没有证得诸法实相,轮回六道,受苦受难,佛还是要大慈大悲,救度六道众生,给众生与乐拔苦。虽然救度众生,而不起众生相,那是佛的大慈悲心,任运自然流露与乐拔苦,这就叫无缘慈悲。    梵网经说:‘夫食肉...

    佚名

    |素食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7/09/12322914205.html
  • 修学三种般若

    实相慧,是名般若”。诸法实相,其性本空,实无有相,知这无相,便是大乘平等的空慧。菩萨知这空慧,加以观照,而发大慈悲心,起大方便用,自行化他,就是观照般若。所以这观照般若是悲智和融的般若,既非凡夫利害...的真实智慧,呼之为佛;迷此不知,谓之凡夫。大智度论说:“般若者,即一切诸法实相,不可破,不可坏。”这就是说的实相般若,因这般若是契证诸法实相的本体,这本体的理性,常住不灭,法尔本然,牢不可破。般若心经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242843655.html
  • 佛教的宇宙论

    去考察,说明本体究竟如何者,称为实相论。然两方面之分别考察,仅系为到达现象即本体的理想之阶段,故两方面之理论实乃互相包容、彼此含摄,故知缘起论与实相论有着互为表里之关系。所谓‘诸法实相’、‘事事无碍...缘起、赖耶缘起、真如缘起、法界缘起、六大缘起等。(五)宇宙本体论(实相论),即探讨宇宙之实相与体性之论说,如法有论、法空论、有空中道论、无相皆空论、诸法实相论。大抵而言,实相论之发展,系启端于小乘之有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91846459.html
  • 慈悲润生

    众生的苦恼相状,因此心常思虑而愿拔除其苦。二者,怜悯一切众生不知万法体空而迷妄为真,因此随其所欲而给予快乐。三者,忧恼一切众生不知诸法实相而来往生死,因此心欲令其得到诸法实相的智慧,使其获得究竟大乐。 ...

    见芥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50348602.html
  • 有关《心经》一句句读的浅见

    关系。   其实上半段说的是“观”,即观察万法实相,归于无所得。这里的无所得就是用遮诠破尽万法后显现出的真如的实体——本来无有实体、超越俗谛名言性相范畴的真实状态。   那么所获得的这一种“无所得”的认识是什么呢?其实就是般若,就是照了诸法实相、穷尽其极之终极智慧。   因此,可以说,无所得就是般若波罗蜜多的内涵,大智度(般若波罗蜜多)就是认清诸法实相后到达彼岸。所以认识到实无所得后,凭借这种智慧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005054295.html